关于“免疫力”你该了解的

时间: 2024-04-27 22:03:25 |   作者: AB缸系列

产品介绍

  国家注册营养师.荣获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2019)/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体重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营养与代谢分会常委/江苏省营养学会老年营养专委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院协会临床营养管理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编委/《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编委/国家市场监督总局特医食品注册评审专家/国家临床营养质控中心专家库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临床营养项目专家工作组专家等职务。

  近两年,出于预防和抵抗某些疾病风险,大家对人体免疫力更多了关注。经常有人问起关于营养和免疫力的话题:

  淋巴结(免疫士兵的“战场”)。感染时,入侵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和免疫细胞聚集,淋巴结肿大,通过过滤淋巴液清除废物和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脾脏(血液仓库)。负责过滤血液的器官,如去除死亡的血细胞,吞噬病毒和细菌。

  此外,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肝脏”是体内最大的消化器官之一,也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肠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肺脏”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也是重要的造血器官。

  淋巴细胞(帮助身体记忆和快速识别以前的入侵者)。最重要的包含: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免疫系统通过免疫应答的“作战方式”清除“非我”成分,保证机体健康。免疫应答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同时依靠这两种作战方式形成“机体三道防线”完成防御任务。

  ①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可即时应答所有病原体,作用弱,无特异性。构成人体免疫系统前两道防线:

  ②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可通过注射疫苗、接触病原微生物、患过某种疾病而获得的特定免疫力,如:水痘、百白破等。此种免疫可针对某特定的病原体迟发性应答,作用强,有特异性。构成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疾病的预防和自愈,都需机体免疫系统有效作用。

  答案并非绝对,有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出错或有缺陷。在以下情况或者风险时,对于“增强免疫”要谨慎。

  1. 排斥反应。免疫系统行动总原则是保护“自我”、抵御“非我”,也就是说,只要是外来的都认为是敌人,设法消灭。也随之带来一些麻烦。如:急需输血时,输入血型须与机体一致,否则会出现溶血反应;,把移植来的有益器官当作“非我”抵御,出现排异,导致移植失败。

  2. 自身免疫病。 当免疫系统将机体“自我”当作“非我”进行抵御时,导致自身免疫应答引起组织损伤。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 超敏反应(俗称“过敏”)。 表现为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即对原本无害的抗原(如食物)启动强烈的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组织细胞的损害。

  免疫相关的组织和器官发育的影响因素,都将影响人体免疫力。营养是维持生命活动及健康的物质基础,也是影响免疫力的关键因素。

  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体细胞中固体成分的70%。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运行中的修复、代谢和合成,离不开蛋白质和氮源(包括:蛋白质、肽、氨基酸)。

  优质蛋白质就是其所含有的各种氨基酸种类和比值更接近于人体内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优质蛋白质,包括:蛋、乳、畜肉、禽肉、和鱼虾等水产类的蛋白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高分解代谢,需要量增加的特殊生理状态,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对于健康人,大豆及豆制品也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

  维生素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需的一类有机物,在免疫反应的各个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人体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和摄入供给,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B族维生素、维生素C)两类。

  维生素A是一类含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总称,具有维持正常视觉、促进上皮组织增殖分化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等功能。其参与人体免疫系统成熟的全过程,能够改善细胞膜的稳定性,维持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是免疫力第一道防线的“守护神”。

  我国成人维生素A的推荐摄入量为男性800μgRAE/d、女性700μgRAE/d。根据以往的国民营养与健康情况监测结果为,我们维生素A的摄入量普遍不足。

  食物的来源,包括:肝脏、蛋黄等。蔬菜水果当中所含的类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尤其是深绿色和红黄色的蔬菜。

  B族维生素是参与人体三大营养素新陈代谢的重要辅酶,是维持人体正常机能必不可少的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能介导免疫调节,辅助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尤其如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等。

  维生素B1和B6在肉类、蔬菜、谷物、豆类中含量丰富。维生素B2在食物中分布较广,动物性食物中含量相比来说较高,特别是肝、肾、蛋类、牛奶等。维生素B12绝大部分来自肉类(如鱼类、动物内脏类、蛋类、奶类等),素食者容易缺乏。

  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伤口愈合等,通过支持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各种细胞功能,有助于免疫防御。

  中国成年居民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00mg/d。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新鲜蔬菜和水果,比如西兰花、辣椒、白菜和刺梨、猕猴桃、草莓等。

  维生素D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其最大的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肠内钙磷吸收和骨质钙化,维持血钙和血磷的平衡。维生素D受体广泛存在于免疫细胞,故其能参与多种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另外,维生素D既能增强先天性免疫应答,又能抑制获得性免疫系统,从而起到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

  中国成年居民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为10 μg/d。动物类食物(肝脏、蛋类、奶制品等)、富含脂肪的鱼类,是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

  维生素E能保护细胞和细胞内部结构完整,防止某些酶和细胞内部成分遭到破坏。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们大多通过参与机体核酸及酶的形成和能量代谢,维持免疫细胞的完整性,对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一定影响。

  一方面,铁、硒、锌、铜元素不仅有助于抗体的形成,而且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对维持免疫力有一定的作用。

  另一方面,免疫应答过程中会产生自由基,铁、锌、硒、铜作为酶的组成,通过酶促反应来发挥抗氧化作用。矿物质缺乏会产生某些疾病,人在疾病状态下食欲会受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食物的消化、吸收、代谢及生长发育,进而会间接影响免疫系统。

  有人说:营养很简单,就是七大类营养素。有人说:营养很复杂,这么多营养素。这么多营养的东西,到底哪个好?用多少量?用多少比例?用到什么时候?

  免疫力,本来就是相关方面良好状态的综合能力体现。必要的时候,可以找专业的临床营养(医)师,擅长免疫调节的医师,和相关疾病的专科医师,作综合评价,制订综合方案,促进机体处于更加健康的状态。

  如果合适有效的免疫调节产品,将是很多人的福音。也期待有志之士,和相关团队,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状态,设计开发免疫调节的产品。

  大家的目标,是“防病,促健康”。因此,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非常的重要。重视健康,俗话说“提升健商”,并不等同于从众和盲目,而应注意“理性、合理、合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tjdm